現今新竹市海山里大湖路進入167 巷內,有一處很古老的兵營,建營有一百多年了,日據時代,日本人在此建立軍事基地,負責海山港的安全。
台灣光復後,國軍接受此兵營。我們去採訪地方耆老 許青松 先生 和楊傳 先生,他們說有聽過老一輩的人說:「軍人在附近砍伐樹木、竹子,再用茅草蓋成一棟棟的營舍」。
記得我念小學時,是民國40 幾年的端午節,那時學校派我和幾個同學代表朝山國校去做端午節勞軍。我們提著校長準備好的禮物-粽子,走到軍營門口,說明來意,第一次通過大門,兩邊都有舉槍的衛兵,那份嚴肅的氣氛,還真讓人害怕呢!
不過裡面的長官很客氣,還留我們吃午飯,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,第一次吃到香噴噴的白米大鍋飯,感覺超香超甜,美味難忘。
兵營原來是茅草屋,後來改為磚造,有一營的陸軍駐守。有些退休的士官長,也相繼在兵營外的馬路邊,經營小吃店、撞球場、理髮店、雜貨店等,讓鹿仔坑熱鬧起來。
等我結婚生女,常帶著小女去吃這兒外省人煮的大滷麵、水餃、滷味等,讓我們津津樂道回味無窮。現在,因為海水川溪拓寬整治,這些做小吃的商店全拆掉了。但是水餃還有後二代住台北,他都宅配到三姓橋的正富計程車行寄賣,我們想過過癮還可買得到呢!
約民國 70 幾年,軍隊外移,空下的房舍成為蚊子兵營。經過二十多年了,已是雜草叢生,滿目瘡痍。
當年住在兵營附近的士官長,也相繼凋零了。我 81 年自教育界退休後,還有三位士官長。後來老藍走了,姜作舉走了,最後姚珍寶也走了。其中姜作舉因為是獨居老人,我和村里的 林儒慶 先生,還常去陪伴他,度過寂寞的晚年。
現在大門的衛兵崗、大門正前方的精神堡壘,以及兵營周圍的砲口、附近山壁軍人射擊的靶位坑洞,那些復國大業的訓練,在這裡留下歷史的痕跡,讓人留戀!
結語:荒廢多年的兵營,政府是否重視?將它再活化。
訪談傳寫退休教師許德財(現任海山里長)